6月的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处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样欣欣向荣的,还有村里的产业——蔬菜大棚内,西红柿、西葫芦、黄瓜长势喜人;鱼菜共生大棚里,鱼儿在水中畅游,蔬菜浮在水面;西红柿汁饮料加工车间里,工人忙着包装;蛋鸡养殖车间里,工人搬运鸡蛋……
“这些年,俺们村一个个农业项目接连上马,村集体经济越发壮大。村里产业多,村民不缺营生,大伙儿守家在地就能挣钱。”甘泉井村村民刘宝平的话,也是不少甘泉井村人的感受。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甘泉井村,曾经没有甘泉,也没有井。多年来,村里人吃水主要靠旱井收集雨水或到邻村挑水。村民日子过得拮据,村里环境也不好。近年来,甘泉井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引进蔬菜种植、核桃种植、蛋鸡养殖、西红柿汁饮料加工、鱼菜共生等项目,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提升”。
建大棚、种蔬菜是甘泉井村人捞到的第一桶金。岔口乡选调生付芸秀介绍,多年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平凭借自己多年在外打工的经验,建议甘泉井村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项目。申请资金、铺设管道、安装卷帘……甘泉井村干群一心建起了第一批蔬菜大棚。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甘泉井村蔬菜种植面积已经突破200亩,每年生产西红柿、黄瓜、辣椒、西葫芦等各类蔬菜超过150万公斤。
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好,闲不住的甘泉井村人,还在延伸农业产业链上发力。依托大棚里种出的西红柿,村里成立山西积泉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西红柿汁饮料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6月10日,在西红柿汁饮料加工车间里,一颗颗新鲜的西红柿经过清洗、破碎、打浆等工序,成为酸甜可口的西红柿汁饮料。
“围绕西红柿汁饮料加工项目,我们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合作,在西红柿汁饮料中加入连翘、黄芪等中药材,尝试生产西红柿汁功能饮料。我们还注册了‘甘泉井’商标,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直播带货,让产品触网远销。”付芸秀说。
此外,甘泉井村人还把目光瞄准富老沟。在大家共同努力下,500余亩核桃苗扎根富老沟,成为村里人增收的“绿色银行”。
种植产业延链条,养殖产业大步走。尝到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甜头,甘泉井村人充分调研市场行情后,成立了平定县裕盛养殖有限公司,积极发展蛋鸡养殖。6月10日,蛋鸡养殖车间里,10万余只蛋鸡在各自的“小屋”里啄食。“蛋鸡养殖从投喂、控温到清粪、拾蛋,都是自动化操作。公司生产的鸡蛋是富硒鸡蛋,常常供不应求。去年,我们又建了一栋鸡舍,现在已经投用。”付芸秀说。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近年来,我市一些村子勇于“尝鲜”。甘泉井村于2023年引进了鱼菜共生项目。“鱼儿在鱼池中生长,养殖尾水经过过滤后,去除鱼粪留下营养物质,用于种菜很合适;蔬菜种植的尾水经过消杀后流回鱼池,用于养鱼不浪费。这个项目实现了‘一水双收’。”付芸秀解释鱼菜共生的原理。
目前,甘泉井村鱼菜共生项目占地10余亩,有3个鱼菜共生大棚。种植区,水芙蓉、海白菜、芹菜等在水里长势良好。养殖区,罗非鱼、锦鲤、鲈鱼、草鱼等在水中畅游。
从大棚种植到农产品深加工,从蛋鸡养殖到鱼菜共生,多元产业让甘泉井村集体经济早早突破百万元。村里项目多,吸纳就业的人数也多。用工高峰期,甚至周边村人也会到甘泉井村务工。如今,甘泉井村正在太行深处的崇山峻岭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张泉东 荆建平 张永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