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漾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
~~~□王筱君
~~~——读南庄子小诗《隔壁小赵》
~~~□刘惠萍
2025年06月24日 星期二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碎中的坚韧
——读南庄子小诗《隔壁小赵》
□张炜生

  南庄子的《隔壁小赵》以粗粝的笔触,刻画出乡村角落一道沉默的生存剪影。小赵的“多半生没有娶妻”,并非生命的空白,而是被“一夜海誓山盟”的背叛烙下终生印记。诗人用“玷污”与“作废”的刺痛字眼,撕开了小赵爱情幻灭的伤口——那不仅是情感的失落,更隐喻着底层农民在命运漩涡中的无力挣扎,他们手中握紧的“真诚”,在现实的铁壁上往往只撞得粉碎。

  “老实的牺牲品”这一声悲鸣,已超越个人际遇,成为整个阶层命运的沉重回响。在资源匮乏的乡土世界,“老实”这一品质非但不是盾牌,反而常成为被掠夺者最脆弱的软肋。小赵的“消沉”与“懊恼”,正是无数农民面对不公时的无声控诉,他们惯于将苦痛内化,最终归咎于自身,陷入自我消耗的深渊。

  然而诗歌并未止于绝望。生存本身的重量,反成小赵走出精神泥淖的意外阶梯。“维持生计的劳碌”如严酷的熔炉,其中“流不尽的汗水”竟成为冲刷灵魂污浊的激流。结尾“冲刷着一个摔碎的啤酒瓶”的意象尤具震撼力——那廉价易碎的玻璃器皿,正是小赵自身命运的写照。汗水反复冲刷碎片的动作,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救赎:它既象征繁重劳动对痛苦记忆的物理覆盖,更暗喻在持续的磨砺中,人被迫与自身残破达成和解的艰辛过程。碎瓶无法复原,但棱角在冲刷中渐趋圆润,一种新的、带着伤痛的坚韧由此诞生。

  《隔壁小赵》因而成为一曲双重悲歌:它哀叹农民阶层在物质与情感上的双重匮乏,也揭示他们如何在苦难的夹缝中锻造出独特的生存韧性。当小赵用汗水冲刷自身命运的碎片,那飞溅的水珠里,映照出整个沉默群体于卑微中奋力擦拭生命尊严的孤独身影——纵使世界如碎瓶般不可修补,这冲刷的姿态本身,已然是对荒诞命运最顽强的抵抗。

  《隔壁小赵》的文学力量,正在于其以近乎零度抒情的姿态,完成了对农民苦难的深沉凝视与对无声者的庄严命名。诗人以“隔壁”一词,将小赵置于我们熟悉而常被忽视的日常视野中,提醒我们悲剧并非远在天边的传奇,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左邻右舍,发生在熟人与陌生人之间。全诗语言如被汗水浸透般沉实朴素,洗尽铅华,不事夸饰。诗中“作废的爱情”“消沉懊恼”“老实的牺牲品”等表述,如粗粝的砂纸,摩擦着读者对苦难已然麻木的神经。尤为可贵的是,诗歌拒绝提供廉价的救赎许诺或浪漫化的乡土想象。它让小赵停留在那永恒的“冲刷”姿势里,让“摔碎”的尖锐和“流不尽”的沉重,长久地悬置于我们面前。这种对苦难本相的直面与不回避,恰恰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诗歌以其冷峻的诚实,为小赵们破碎的存在作证,为那些在命运泥泞中徒劳挣扎却未曾放弃的卑微生命赋形,使无声者终于获得了某种庄严与尊严的回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教育
   第04版:话题
   第05版:漾泉
   第06版:消费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影视
漾泉夜读(第一期——第五期)
遇见光,成为光
破碎中的坚韧
老 屋(外一首)
阳泉晚报漾泉05破碎中的坚韧 2025-06-24 2 2025年06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