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午睡时间太久。过长时间的午睡可能会干扰夜间睡眠,导致睡眠节律紊乱,从而增加多种健康问题——
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
增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患病风险。
午睡超过30分钟,房颤风险最高。
午睡超过1小时,增加40%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建议:推荐时长是20分钟左右,不宜超过30分钟,有助于减缓心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即使睡不着,只要躺下,放松大脑,闭目养神10分钟也有益。
2.午饭后马上午睡。饭后胃内食物较多,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如果饭后立刻午睡,大脑和全身供血量相对减少,身体会感觉不适,加上午睡时间短,所以睡醒后会感觉累。
建议:午饭后可以休息20-30分钟再睡。
3.午睡睡得太晚。这样容易打乱生物钟,午觉睡得晚起得也晚,晚上自然睡得更晚,从而导致第二天白天精神也不好。
建议:推荐12:00-13:00,超过15:00不宜午睡,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午睡和晚上睡觉一样,应该规律,最好每天在固定时间入睡,有助于将其融入昼夜节律,当时间临近时,身体会有意识,能更快睡着。
4.直接趴着睡。尽量不要直接趴在桌上睡午觉,长期趴着午睡会对神经、颈椎以及肠胃等造成伤害。
趴着睡觉眼球容易受到压迫,长时间会造成眼压过高,暂时性的视力模糊,使视力受到损害,久而久之会使眼球胀大、眼轴增长,形成高度近视,同时也容易增加青光眼的发病率。
建议:躺在床上或展开的折叠床上睡,是理想的午睡姿势。在这种姿势下,脊柱各部分能得到有效放松,也可以让脊柱处在比较稳定的位置。(据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