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腺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且无特效药~~~
~~~
天气高温闷热 脾气急躁易怒~~~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暑天湿热困五脏 牢记“三防三宜”

  “大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暑气到了极致,再加上时有雨水,可以说是湿热夹击。

  这种天气下,湿热之气“困”住五脏的机能,人很容易感到不适,出现头痛心烦、脾胃不适、目赤口渴、咽喉肿痛、萎靡乏力等症状。要想调养好身体,减少这些“不舒服”,必须牢记这些养生要点——

  大暑“三防”:防暑、防湿、防寒

  1.防暑降温

  长期暴露在夏天的高温之下,不注意防暑降温,很容易出现中暑症状。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较多,容易脱水,致使血液黏滞、流通不畅。对于本身有血管病变的人而言,还可能诱发热中风。所以,盛夏应尽量避免大汗暴晒,外出时要戴遮阳帽。另外,及时补充津液,少量多次喝水,运动后饮淡盐水补电解质。

  2.防湿健脾

  夏季多雨潮湿。脾土主运化,喜燥恶湿,湿邪侵犯易伤脾阳,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大便黏滞等症状。所以,这个季节一定要注意祛湿,保护脾胃,少吃加重湿气的食物。比如煎炸、烧烤的油腻食物,太过辛辣的食物,还有生冷寒凉的食物,这些都容易伤害脾胃,加重体内湿气。

  去除体内湿气,可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避免在潮湿环境中长久停留,潮湿天气关好门窗,可以使用抽湿机或空调降低湿度;其次,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祛湿,常用的食材有茯苓、赤小豆、薏米、陈皮、扁豆等,可煲汤或煮水饮用。如果通过以上调整,你仍感觉不适,则建议请专业的中医师为你辨证用药。

  3.防寒养阳

  夏季人体汗孔肌腠处于开泄状态,寒邪容易趁机入侵。寒邪累积在身体中,到冬天就容易生病。因此,夏季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吃雪糕、喝冷饮,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洗凉水澡……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可能暗损阳气,导致脾胃不适、四肢酸软等问题,甚至还可能刺激血管,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所以,在大暑天,适度享受清凉即可,切莫因过度贪凉而损害身体健康。

  宜做三事  安度苦夏

  1.宜适时进补

  暑伏高热逼人,即使健康人群也会“无病三分虚”,所以应该补一补。

  但注意,这个季节的补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则容易导致体内过于旺盛的阳气被“引燃”而引发上火。

  暑天食补,重点在于保持饮食的多样化,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故食谱中应适量增加各种营养成分。肉制品应以鱼肉、鸡肉、鸭肉、瘦肉等为首选;适当食用豆制品和奶制品;新鲜蔬果不能少。

  数伏天的食谱应注意膳食均衡,清淡多样易消化,对阳虚体弱者可适当加入一些生姜等生阳散寒的食材。

  2.宜养心安神

  按照中医四时养生的理论,夏季对应的重点就是养心。特别是这个天气,暑热易伤心,更应注意养护。

  心主神,养心必要安神。莲子、桂圆有很好的安神作用,可以适当吃一些。另外,要减少生气、发怒、急躁、焦虑之类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练瑜伽、习字、听音乐等方法调身、调息、调神。

  3.宜晚睡早起

  根据气候阴阳消长的特点,晚睡早起是顺应夏天自然气候的养生方法。

  过早睡,阳气还没有沉伏下去,不仅不容易睡着,还睡得不舒服。当然,晚睡早起还是得保障必需的睡眠时间,睡够7~9小时;不是让你跟夜猫一样凌晨几点才睡觉,一大早又起床,这样肯定不健康。

  有午睡条件者,每天中午最好能睡上半小时至1小时的午觉,以缓解浮躁烦闷的情绪,使阴阳调和,精力恢复。

  (阳泉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供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教育
   第04版:乡村
   第05版:漾泉
   第06版:艺苑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广告
“泳池刺客” 谨防中招
大暑天湿热困五脏 牢记“三防三宜”
老年人谨防“心理中暑”
阳泉晚报健康07大暑天湿热困五脏 牢记“三防三宜” 2025-07-28 2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