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纸墨生香,故事流淌。由中共阳泉市委宣传部、阳泉日报社、阳泉市总工会、阳泉市作家协会、阳泉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最美阅读——我身边的读书故事”主题征文活动,自启动以来,收获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响应与众多真挚动人的佳作。即日起,我们将遴选优秀作品,陆续在《阳泉日报·晚报版》刊发。
本次征文旨在捕捉那些因阅读而生的温暖瞬间与心灵启迪。这些文章,或讲述一本好书如何成为人生的灯塔,或描绘亲子共读的温情画卷,或记录书友间思想碰撞的火花……它们源于生活,情感真挚,是阅读力量最鲜活的注脚。感谢所有投稿者的分享!让我们一同品读这些身边的故事,感受阅读带来的智慧光芒。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与成长同行的书香记忆,难以磨灭。当对书的渴望到达极致,我们将不由自主站在知识的高地,高呼那场与书相伴的热血征程,怀念那些曾给予我们力量的智慧之书。终于明白,书于我,是一生奋进的号角。
2006年9月,我背着塞满衣物的背包站在新景公司大门口,包里还藏着一本翻旧的《平凡的世界》。那是技校语文老师临别时送的,扉页上写着:“石伟,愿你在平凡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不平凡。”
输送机司机的培训简单粗粝,老班长用沾满煤灰的手指戳着我的胸口:“记住,井下不认文凭,只认本事。”我摸着口袋里凸起的书角,像攥着一个不能言说的秘密。
第一次下井的记忆,像被矿灯照亮的煤壁——清晰而压抑。罐笼下降时,耳膜传来尖锐的疼痛,黑暗中工友们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当输送机的轰鸣声在巷道里炸开,老李把铁锹塞进我手里:“后生,把皮带撒下的煤铲回去!”
那晚回到八人间宿舍,我在被窝里打着手电重读孙少平下井的章节。书页间囚禁的银杏叶早已枯黄,却让三百米深的地心与黄土高原的矿井产生了奇妙共鸣。路遥笔下“用生命换取生活”的描述,此刻正透过纸背,灼烧我的指尖。
《煤矿安全规程》是每个矿工的必修课,而我总在枯燥的条文空白处写满批注。有次被安监部的王干事发现,他举起我密密麻麻写满批注、像被“涂鸦”过的手册,却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中笑了:“这是我见过最鲜活的安全教育读本。”
后来,我的工具柜里多了《寂静的春天》《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友们起初笑我“装文化人”,直到那天深夜放煤时煤仓溃泄,我们被困在操作平台上。当恐惧开始在密闭空间蔓延,我随口讲起《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桥段。老张布满老茧的手,突然握住我颤抖的手腕:“继续讲,后生。”
升井时朝阳正撕裂云层,安全员一把拽过我们:“总算上来了!”老张悄悄对我说:“小石,知识改变命运,我看好你!”阳光落在脸上,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想法。
2012年的冬天特别冷,队里连续发生两起轻伤事故。班前会上,队长的吼声震得日光灯管都在摇晃:“你们要把‘安全’二字刻在脑门上!”我盯着会议室墙上“安全为天”的标语,突然想起余华在《活着》里写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书本虽沾染了煤渣,但在心里,“活着”这两个字特别厚重,就像铜锁一样结实。
那晚我写了首《检修工吟》,把岗位交接班要领编成七言诗发在班组群。第二天巷道里就有人背着我编的诗检查设施:“持证披装守规章,巡岗察患细思量……”魏队长在交接班时塞给我一个笔记本:“星期五队务会参加一下。”从那一刻起,我仿佛知道了些什么。
我的诗集《煤屑上的新景》写完那天,妻子小敏陪了我一整夜,只为亲眼看着我将最后一段完成。忽然间她抱着我哭了:“当年你说要当诗人,我还笑你痴人说梦……”窗外飘来的银杏叶不经意间落在她的发上,像极了当年夹在《平凡的世界》里的那片。
矿工读书会成立时,退休的老赵颤巍巍地捐出珍藏的《资本论》。泛黄的扉页上附着1978年的购书发票,金额处写着“半个月工资”。他摸着书上深深浅浅的翻阅痕迹,说:“那些年在单位,是书本让我明事明理,让我进步前行。”他总在更衣室用平日读书所学的相关知识,核算每个班次的安全边际。
如今走进任何一间队会议室,都能在图书角翻阅各种书籍。就要升任班组长的小荆,甚至在防爆手机里引用海子的诗自勉:“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每次屏幕亮起时,这句话就会在矿灯下闪闪发亮。
回首我们读过的书,像一根根引线,把知识的光亮传到了今天——工友们现在讨论的智能化设备,不就是当年书页里的火花照亮的吗?
去年“世界读书日”,我们在会议室贴上了“地心三千尺,书香万丈光”的标语,成了新景公司最特别的风景。班后会,老赵对我说,他上小学的孙子,非要闹着看看爷爷上班的地方是啥模样。
如今每次上井,我总会和工友们在图书角分享片刻。当下的矿工,正朝着智慧矿井迈进。井下巡检机器人启用、老式换带技术更迭为智能叠带机,钢缆转动时发出的声音,像在诵读新的安全规程。
上个月,儿子豆仔写的《我的爸爸》一文得了优秀奖。老师在评语里特别提道:“矿工诗人这个称谓里,藏着最动人的中国故事。”孩子把作文和我的《煤屑上的新景》并排摆在书架上,两代人的文字在阳光下安静对话。
那天整理书房时,那本《平凡的世界》再次映入眼帘。泛黄的书页散开,我发现当年夹在扉页的银杏叶,叶脉里渗进了细碎的煤晶。这些在黑暗中孕育的碳元素,此刻正将晨光折射成七种色彩。
或许每个矿工最终都会变成一块会阅读的煤——在地心深处积攒光能,只为在某刻,将亿万年前的阳光,还给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