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暑湿”到“秋燥” 立秋这样养生

  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气候从“盛夏暑湿”向“初秋干燥”转换,此时暑热未消、湿气渐退,而燥气悄然登场,形成“湿燥交织”的特殊阶段。阳煤集团总医院心内科兼公共卫生科主任医师肖润平建议,立秋后需从饮食、起居、运动、防护等方面顺应节气特点调整养生方式,避免身体被“秋燥”侵扰而出现不适。

  立秋后空气干燥,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莲子、蜂蜜、山药等,可煮成银耳百合粥、梨汤等进行食疗调理。

  肖润平提醒大家不要着急“贴秋膘”,传统习俗中的“贴秋膘”是为补充夏季消耗,但此时脾胃功能尚未从暑湿中完全恢复,过量食用肉类等易生内热,加重燥邪。另外,现代人营养比较充足,应避免盲目吃高油高脂食物。可适当吃瘦肉、鱼类、鸡蛋等优质蛋白,搭配蔬菜、杂粮,做到“清补”而非“温补”,脾胃虚弱者还可加入茯苓、芡实等进行健脾。

  起居方面要注意调整作息,早睡养阳。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夜间睡觉要盖好薄被,避免腹部、背部受凉,白天穿衣要遵循“春捂秋冻”原则,不要过早穿厚衣,让身体逐渐适应凉意,但老人、小孩及体质弱者需及时添衣。

  运动方面要注意适度锻炼,避开高温时段且要防止过度运动。立秋后仍有暑热,运动避免在正午高温时段,可选清晨或傍晚,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津液。运动后要及时补水且要少量多次,可喝温水或淡盐水,避免猛灌冰水刺激肠胃。

  肖润平提醒,换季期间要警惕高发疾病,做好健康防护。秋季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易受损,需勤通风、保持室内湿度(50%-60%为宜),过敏体质者要远离花粉、粉尘等。夏秋温差变化易引发血压波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要注意日常监测血压、规律用药,避免情绪激动和突然受凉。

  从“暑湿”到“秋燥”的过渡,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习惯、保养身体,这样才能平稳度过季节交替,为秋冬健康蓄力。(翟  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话题
   第04版:教育
   第05版:漾泉
   第06版:文体
   第07版:健康
   第08版:消费
14种食物和三伏天最搭
中医支招健康过“三伏”
从“暑湿”到“秋燥” 立秋这样养生
阳泉晚报健康07从“暑湿”到“秋燥” 立秋这样养生 2025-08-07 2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