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阳泉科幻文化脉络与多元城市风采,10月14日、15日,山西·阳泉第三届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采风活动在我市开展。科幻文学笔会征文优秀作者、AI科幻作品主题展美术作品入展作者及特邀嘉宾齐聚,以文学视角与艺术笔触,定格这座城市的科幻活力、历史底蕴与自然魅力。
10月14日清晨,采风团首站抵达藏山风景区,乘摆渡车至进山入口后,下车沿步道前行,山间草木葱郁,微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讲解员同步解读自然景致与历史典故,让行程兼具观赏性与知识性。
行至半途,神马泉清泉潺潺、水质澄澈,水底沙石清晰可见。再往前,宽30余米的迎宾瀑沿99阶台阶倾泻而下,18米高的柱状水帘气势十足,众人纷纷驻足拍照。随步道攀升,藏山山门与藏山祠渐显真容,山间清幽静谧,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更添雅趣。
采风团先后参观了保孤祠、藏孤洞等,在讲解员的讲述中追溯“藏孤”历史往事,了解古建背后的厚重文化。“这里的古建不仅底蕴深,保存也很完整,走在其中仿佛能与历史对话。”AI科幻作品主题展美术作品入展作者赵忻瑜感慨道。
离开藏孤洞,众人前往天然溶洞滴水岩,洞内钟乳石形态各异,或如柱状直立,或如幔帐垂落,岩壁水珠滴落的脆响回荡洞内,尽显自然造物之奇。出洞后攀梯至二灵殿前,“摸福吉祥”互动环节让现场氛围升温,众人闭眼伸手摸福,欢声笑语在山间久久回荡。休整过后,大家带着草木清香与历史记忆返程。
15日清晨,采风团赴狮脑山采风。山间薄雾缭绕,漫山树叶渐染金黄,微凉秋风为红色之旅添了几分肃穆。沿台阶上行,百团大战纪念馆前的“破袭”战士铜像格外醒目,衣袂褶皱、面部神情刻画入微,仿佛重现先烈冲锋陷阵的决绝身影。
“欢迎大家来到百团大战纪念馆,这里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型场馆。”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解组组长石玮热情接待了采风团一行,并全程生动细致地进行讲解。馆内的历史展板、珍贵文物与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百团大战的历史场景。
当讲到“百团大战正式打响”时,在场人员神情愈发庄严,目光紧紧锁定展板上的历史画面。左权将军致妻子刘志兰的家信展陈前,石玮饱含深情地讲述将军投身抗战、英勇牺牲的事迹,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与铁血柔情,让在场者动容。
走出纪念馆,一行人前往百团大战纪念碑主碑,40米高的主碑形如锋利刺刀,矗立山间象征八路军保家卫国的无畏气概,众人驻足凝望,致敬先烈。“这次参观让我深入了解了百团大战的历史,先烈的无畏与坚守深深震撼着我。”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理事长王卫英红着眼眶分享感悟。
缅怀先烈后,采风团前往矿区赛鱼小学,参观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母校,感受科幻文化魅力。走进校园,充满活力的环境令人耳目一新,刘慈欣母校邮局更是一大亮点。三年级学生李梓豪认真为众人介绍报刊种类与邮局功能,学校还为每位成员赠送赛鱼小学官封一枚,该封销刘慈欣母校邮局钢戳,以小小载体传递校园热情与科幻种子。
校园内科幻元素随处可见:走廊的科幻主题绘画、教学楼外的星球模型、教室门口的科幻书籍推荐栏,让校园宛如“科幻乐园”。在校长侯慧明及工作人员带领下,采风团参观刘慈欣展览馆与科学宫——展览馆内,文字、图片与实物串联起刘慈欣的成长与创作历程,从《三体》到《球状闪电》,尽显作者对宇宙与未来的思考,成员们在此交流写作心得,气氛热烈;科学宫内,科技成果展示区、人体奥秘科普区等区域错落分布,各类科技展品与科普装置一应俱全。
当日下午,采风团抵达娘子关。关城城楼巍峨矗立,城砖尽显历史沧桑。登楼远眺,连绵山峦与蜿蜒河流构成壮阔画卷。漫步关城古街,两旁古建筑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生活气息,尽显古镇韵味。
穿过花海栈道至平阳湖,微风吹过,涟漪荡漾。沿湖前行,水帘洞瀑布映入眼帘,水流从崖壁倾泻而下,撞击岩石形成壮观水幕,众人纷纷用镜头记录美景。随后,一行人沿木质栈道漫步,栈道穿行于山林与湖水间,清幽惬意。行至水上人家时,依水房屋与山水相融,宛如诗意画卷。“这是我第二次来阳泉,这里既有深厚历史,又有迷人风光,让人难忘。”科幻文学笔会征文优秀作者邵子歧说。
此次兼具山水之韵与科幻之趣的采风行程虽已落幕,但阳泉的城市记忆深深镌刻在每位参与者心中——藏山的古建幽泉、狮脑山的红色记忆、赛鱼小学的科幻微光、娘子关的山水画卷,每一段旅程都充满惊喜与感悟。而采风途中的所见所感,终将化作文字与画作,让更多人看见阳泉“山水承古、科幻赋新”的独特魅力。
翟颖/文 张泽慧 刘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