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阳泉日报》2版报道了《夯实文化根基,凝聚发展合力》一文,说的是南煤集团举办第九届“员工节”的事情。
技术大赛是“员工节”活动的主要项目,活动领导组设置了贴近煤矿生产的采、掘、运等重点工种,突出了技术性,来自基层各单位的41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在奖项上设置了“首席员工”和“技术能手”,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嘉奖。我为此事点赞,由衷地说一声:“南煤集团好样的!”
南煤集团在全社会树立技工是人才,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人才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培训质量,着力打造一支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动力源泉,为我们带了一个好头。
技工有多重要?专家说:“好的钳工干的都是用机器无法加工,必须靠手工完成的精细活儿。”因此,不难看出,推进人人持证,构建技能社会,既是一场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
赛场上,参赛员工精湛的手艺、高超的技能,不仅让人大饱眼福,更生动诠释了绝活儿背后的“工匠精神”。大赛还设置了创新成果奖,集中展示了南煤集团近两年来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取得的成果。这次活动的举办,对全市形成尊崇能工巧匠的浓厚氛围大有裨益。
就业难,有了手艺就不难。过去讲“凭手艺吃饭”“一招鲜吃遍天”,这话在今天仍未过时。虽然各行业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但技能仍然不可替代,仍是就业的根本。事实也证明,只要“一技在身,一证在手”,致富成才路就不难铺就。
现在的问题是,大多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本来不适合,也要勉强为之,认为坐办公室,当公务员,不累不脏才有面子,才是理想的职业,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尽管上职业院校比上普通院校就业要容易得多,但还是不被人们认可、看好,更谈不上心仪和首选。而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也往往一听用人单位要求从车间一线干起便拂袖而去,这与养成教育不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无关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人们对学历和文凭的畸轻畸重,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所迫。当下就业不易,大学本科毕业几乎成了进入用人单位的门槛,特别是学历和文凭无形中阻碍人们对职业院校的选择。因此,要想让学技工的孩子多起来、技工队伍壮大起来,让尊崇能工巧匠蔚然成风,必须做出改变,正确引导。
我相信,只要让技术“蓝领”吃香,促进更多人甘当技工,争做能工巧匠,我市的技工队伍定能蓬勃发展、逐渐壮大。
(朱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