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阳泉日报·晚报版》刊发的题为《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未礼让行人酿惨剧》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一向对车祸事故关注的我一口气将报道读完,并情不自禁地扼腕长叹:车祸猛于虎啊!
事故始末并不复杂:日前,郑某在义泉街神峪口路段由南向北过人行横道,恰遇杨某驾驶一辆轻型厢式货车由东朝西急驶而来。司机目睹前方情况,却没有采取减速礼让行人的措施,致使郑某当场毙命。经查,杨某未减速礼让行人是此次车祸发生的主要原因,需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众所周知,作为引导行人有序过马路的斑马线,其功能是为了有效保护行人,降低事故风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既是为了保障行人的路权,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交通安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斑马线是行人过马路的安全线,也是体现交通参与者良好形象的文明线。斑马线前文明礼让,是机动车驾驶员恪守交通法规的具体践行,也是对生命尊重和敬畏的生动体现。杨某之所以闯祸,就在于他头脑中没有绷紧文明驾驶这根弦,缺乏敬畏生命的意识。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司机和行人的尊重是双向的:司机礼让行人,行人于司机也应文明有礼。闯红灯、过斑马线玩手机等不文明行为不仅严重干扰司机驾驶,而且有悖交通规则,也给行人自身安全带来隐患,焉可放任不管!
这次事故,向交通参与各方敲响了警钟:首先,交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现象的专项整治,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把规范机动车驾驶行为列入第一要务;机动车司机要以杨某为鉴,汲取血的教训,不折不扣遵纪守法,力戒悲剧重演;行人也要高标准、严要求,杜绝不文明行为。让我们齐心合力,营造有序、安全、和谐的出行环境,为把我市建成文明城而不懈努力。
(曲文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