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炎热,易耗津伤气,此时尤要注意预防中暑。预防中暑不仅要避免阳光暴晒,适当补充水分也非常重要。补充水分的原则是要及时,不要等到口干舌燥再喝水,宜小口频饮,“牛饮”则容易造成胃内水液潴留,加重脾胃负担。另外,补水时适当增加盐分摄入,防止电解质紊乱。
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旺盛,也是养阳的最好时机。起居宜顺从自然阴阳变化,中午适当小睡非常重要,夜晚房间空调温度不宜太低,且应避免头对窗户或在风口入睡。饮食上则有“三注意”:
注意多“酸”多“甘”。三伏酷暑,人多喜乘凉饮冷,导致寒湿入体,伤及脾胃;味苦的食物性寒,虽然可以清热泻火,但多食容易损伤脾阳,因此日常饮食应多食甘凉、酸味食物。推荐凉拌黄瓜、糖拌西红柿、醋熘绿豆芽、清炒西葫芦。黄瓜、西红柿等酸、甘、凉性蔬菜有利于解除烦热、清热利湿、排毒通便。水果以菠萝、桃子等为宜。
注意补气去火。天气炎热,自然界阳气旺盛,易导致人体火气上升,使人情绪烦躁、疲乏,因此饮食方面应注意多食补气又降火的食物。推荐虾仁炒西芹、鸭肉炖冬瓜、排骨炖苦瓜。虾仁、鸭肉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利于补充夏季过多的能量消耗,配上冬瓜、苦瓜,补气去火、清热利湿。
注意养阴生津、祛湿健脾。长夏多热多湿,热气耗伤津液,宜选择养阴生津、健脾利湿的食材,汤及粥类为首选。推荐山药薏米红豆粥、绿豆百合糯米粥、莲子银耳汤,饮品可选酸梅汤。薏米、红豆、山药能除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熬粥进食可益气生津和胃。
此外,三伏天酷热潮湿,细菌容易滋生,任何菜品食材一定要保持新鲜,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疾患。
(大河健康报 李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