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傍晚,简子沟东窑房社区旁的铁路道口,行人、电动车、汽车来来往往。道口员冯文义早早来到简子沟道口值班室接班,准备开启他一夜的坚守。
探照灯的光芒如利剑般扫过钢轨轮缘槽,轨面折射出的光斑,恰似细碎的星辰在冯文义藏蓝色的制服上跳跃闪烁。老冯负责的道口,是阳泉站唯一且繁忙的石太线正线道口,每天通过150多列列车,是晋煤外运的主通道。该道口位于东窑房居民区中心,是居民进出的主要通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1992年,初来道口工作的场景,仍像烙印一般刻在老冯的记忆深处。那时,道口使用的栏杆需要靠手扳动转盘来操作,每逢雪天,齿轮箱便会结冰,必须用开水浇上好几分钟才能启动,操作起来既艰难又耗时。老冯回忆起往昔,感慨地说道:“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我们这儿改用电动栏门,只需轻轻一按遥控器就能控制,不仅极大地避免了列车通过时居民钻杆的危险情况,而且更加便利、安全。”说着,他手指向显示器上那15602的安全生产天数,眼神中满是自豪。
“冯师傅,下行12537次通过!” 对讲机中传出的声音,瞬间打破了夜的宁静。老冯迅速抓起手电筒,推门而出。33年的工作经历,早已让他形成可靠的肌肉记忆,比眼睛的反应还要迅速:左手果断按下闭门键,右手同时利落地打出行人禁止通行的手势。
栏门缓缓关闭,那落下的阴影恰好截住了一辆试图抢行的电动车。车轮在距栏门半米处紧急制动,擦出一道青烟。一个年轻人涨红着脸,从头盔里探出脑袋,嘟囔着:“火车又没到……” 年轻人的话音还未消散,钢轨突然发出蜂鸣般的震颤。老冯眼疾手快,反手将电动车推出栏门警戒线,然后稳稳地站在接车地点。
东南方弯道处,12537次列车的头灯如同一颗划破黑夜的流星闪过,满载煤炭的列车裹挟着强大的气浪呼啸而过,震得值班室的窗户吱吱作响。老冯摇动着手里的信号旗,对年轻人说道:“现在知道为啥要提前闭门了吧?”
一个班时长12个小时,老冯往往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作业过程中,他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间断地盯控,只有趁着短暂的间隙,才能匆匆吃口饭、上个厕所,即便如此,他还得抓紧时间清理道口铺面和轮缘槽内的杂物。面对行人的不理解,他总是耐心劝解。老冯坚定地说:“在岗一分钟,安全60秒,只要我上班,就要认真负责,确保每一刻的安全。”
晨光熹微中,老冯手边搪瓷缸中的浓茶早已凉透,显示器上的安全天数又向后跳动了一天。他在晨雾中挺直腰板,此时,早上出门的居民纷纷冲他挥手致意。栏门开闭之间,一趟运煤列车正载着温暖与希望,向着远方疾驰而去。冯梦琪 张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