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阳泉日报》和《阳泉日报·晚报版》刊登了多条民生新闻:推行“不动产登记+公证”,市民办理房产继承业务从“跑两次”变成“跑一次”;平定县成立房产和物业中心,解决物业问题“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局面,一套机构管到底;水利部门筹措资金更换农村年久失修、跑冒滴漏的供水管道,让农民用水安心……这些新闻在引起人们关注的同时,也让大家为这些沉甸甸的“民生礼包”点赞。
古语说,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群众的“急难愁盼”里有着最真实、最迫切的民生期待。把“群众盼的”变成“政府干的”,把人们的“期待”变成“现实”,这既能看出政府的为民情怀,也能体现政府的责任担当。
我们应明白,民生期待不是“纸上清单”,而应是“蹲下来听的真心话”。民生期待的起点,在农民种地的泥土里,在市民生活的盆碗间。可喜的是,我们通过走访调研、网络信息征集等“线上+线下”的方式,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推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民生问题。
把期待变成现实,关键在“落实”二字。这也就是说,民生期待不是“空中楼阁”,而应是“钉钉子干的实在事”。面对市民对居住环境提升的期待,阳泉推行老旧小区改造,通过以“心”换“新”,让居民幸福“原地升级”。面对人们幼有所育的期待,阳泉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托育服务扩容提质。面对农民出行便利的期待,阳泉延伸多条公交线路,让农民“出门有车坐,抬脚就进城”。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各级各部门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工作。
民生期待不是“单向给予”,而是“手拉手圆的同心梦”,这就需要聚民智、解民忧,充分用好群众的“金点子”。在每年的阳泉两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代表和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发出有针对性的“声音”。这些“声音”或涉及教育领域、或涉及卫生领域、或涉及餐饮领域,我们应认真倾听、用好建议。
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向前跑、不停歇,相信会有更多民生期待在实干中开花结果。(孔北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