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漾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郑丽萍
~~~□赵巧华
~~~□贾志强
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圈点勾画——跨越时空的对话
□郑丽萍

  父亲走了。

  想念他的时候,总想去父亲曾经读过的书里走一走,摸一摸他留在纸页间的圈点勾画。

  读着读着,一本散发着浓重陈旧纸屑味的书出现在面前。书皮是用硬质白纸包的,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这包书皮的手法我最熟悉,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每本书都是父亲亲手包的。

  书页虽然陈旧泛黄,但书皮上的“写作参考”四个大字却一点不褪色,那是父亲的笔迹;这四个字下方,从上到下的“郑丽萍”三个字,也是父亲写的。只是哪年写的,我一点不记得了。

  抚摸着这端端正正的七个字,就像拉着父亲的手,听他讲曾经读书的故事。

  拆开书皮,轻轻地把前后封皮上压着的两个折掀开,才发现,这硬硬的白书皮,原是一张工资台账大表格纸。哦,我想起来了,父亲从前是一矿北头咀的办事员。

  缓缓打开书,通篇是繁简混合的字体,多以竖行为主进行文字排版。在目录行里,“主题是什么”“怎样选择材料”“段落的特殊使用”“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做读书笔记”——每个题目的开头,父亲都打上了蓝色的对钩。一口气读下来,我明白了父亲做标记的理由。

  合上书,340页的书本里,有些页码被不规律地折着角。我知道父亲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果然,每一张折页的标题开头处还轻轻地用红笔标着一个小圈:

  108页,九,《我热爱新北街》(老舍)

  124页,十三,《用新眼光看新事物》(丁三)

  126页,十四,《谦逊》(柯夫)

  164页,二十四,《田寡妇看瓜》(赵树理)

  174页,二十七,《谈学习兴趣》(黄骏如)

  哦,明白了,父亲喜欢这些大作家的文字,用红圈提示我,这些文章值得一读。

  轻轻地走进父亲推荐的故事里,似乎能感受到他当年读这些文字时的满心欢喜。读着读着,突然觉得,我们父女的心跳竟是同频的。怦怦、怦怦,不快不慢;扑通、扑通,不疾不徐。原来父亲一直在这里。

  读完带红圈的故事,我又在书里发现了一张窄窄的纸条。慢慢展开,原来是从那张台账纸的一侧拆下来的,长二十厘米左右,宽约四厘米,上面满满的都是父亲的笔迹。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却挡不住我看清楚出现在字条左上端的“丽萍”两个字。父亲真的在和我说话:

  “丽萍:

  给你捎回一本《写作参考》。《写作参考》是帮助提高写作水平的。你课余时间不要光看小说,要多下些功夫,把上面的这本书看它三遍、五遍。将来对你有很大用处。

  这些书都是我童年时代最爱阅读的,一直保存到现在。你一定要养成爱护书籍的习惯。

  爸爸:郑永安”

  摸着“郑永安”三个字,我把纸条紧紧贴在胸口。

  父亲啊,女儿赶上了好时代,我学着您的样子,喜欢上了读书、买书、逛书店;我的儿子、孙女,也非常喜欢读书、买书、逛书店。虽然电子媒体占领了大半文化市场,但您的儿孙们,都愿意做痴心不改的书虫。

  我也老了,时常想给儿孙留些什么。

  买书。我将自己的开销抽一部分出来用在买书上,发现就数这消费值得。书买得多了,精神空间会变大;精神空间宽敞了,竟比住大房子更觉舒坦。

  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当我提笔写点什么,就像给电车充满了电,风驰电掣般自如。

  写书。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在自己的书上圈一圈、勾一勾、画一画,“我的地盘我做主”,还真是有点意思。每每读完一本书,我就要在书的前后找一块空白处表达一番。

  从李娟的《我的阿勒泰》走出来,再走进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从西到东的阅读,除了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风情,惊叹字里行间的文学之美,我还会对两位现代女作家的写作特色进行对比,不管说得对与否,总要把自己的感受认认真真写上那么几段。

  读完麦家的《人生海海》,总想着再打开余华的《活着》,把故事的主人公拉出来,问一问蒋正南和徐福贵,谁苦?随后还要把自己的发现写个明明白白。

  读完陈忠实的《白鹿原》,我还会叮嘱儿孙,一定要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走走。

  写完感言,我还要把自己购买书籍的时间、地点,以及读书的起始时间,端端正正写在封皮下——像是告诉后来人:我曾在这里“打卡”读过。

  父亲走了,我也老了。爱读书的儿子、孙女,每次读完一个故事,总会第一时间坐在我的身边,聊聊他们的见解,还不忘对我的圈点勾画指点一番。

  听着听着,我发现,他们的眼界越来越广,见识也越来越有高度;听着听着,我也成了儿子和孙女读书的“老铁粉”。

  孙女告诉我:“奶奶,有时间一定要读一读《三体》《流浪地球》……身为阳泉人,要读懂刘慈欣的作品,才不辜负脚下这片故土。”

  儿子告诉我:“妈,有时间一定要读一读《明朝那些事儿》,能让您感受一段轻松浪漫的历史。”

  再次抚摸着《写作参考》,我忽然确信:父亲没走,我也不会走。我们一辈又一辈,会永远相聚在文字的海洋里,不离不弃,在苍穹下自在遨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教育
   第04版:消费
   第05版:漾泉
   第06版:文体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影视
圈点勾画——跨越时空的对话
染红记
丰腴的秋天
阳泉晚报漾泉05圈点勾画——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5-09-09 2 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