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漾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刘成福
~~~□陋 岩
~~~□王君娟
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山有路勤为径
□刘成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深以为然。

  天道酬勤书为伴

  晨光漫过凌云阁时,两位小学生轻轻走到我身旁,踮着脚打量我手中捧的《新中国的城市摇篮》一书。这本讲述“中共创建第一城”的书,让她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这目光忽然将我拉回到七十年前:平定冶西的背山路上,那个捧着干粮、嗅着书香的放牛娃,正是年少的我。

  八岁那年,三哥四哥牵着我的手,走进由当铺院改建的教室。黄土坡上,我歪歪斜斜临摹着老师的字迹;烟盒纸订的“再生本”,记满了最初的知识。小学的马老师用毛笔字写就的红榜上,我的名字赫然列在“第一名”的位置。完小时期,槐花飘落的石板路上,地理、历史课本兜在粗布包袱里,总在行走间发出沙沙的轻响。初中时期,耿老师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他指着文中“春雨像母亲的手,轻轻拂过麦苗的脸颊”这句话说:“成福啊,你这双手生来就该握笔。”这些细碎的片段,拼成了我文学启蒙的全貌。

  1958年秋,我考上了平定中学。每逢周日晚上,月光照亮十五里山路,布包里装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装着少年对知识的渴求,我踩着月光返回学校。书中的主人公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时刻激励着我刻苦学习。每逢课外活动时间,除了到操场上进行体育锻炼外,我总是在阅览室读课外书,常常直到管理员来锁门,才惊觉该离开了,而手指还在不舍地翻着书页。

  六年的中学生活,就在这样的跋涉与阅读中走过。1964年,我考入山西大学教育系,30元学费拆成伙食费与学杂费,六年勤工俭学,总共只花了1280元。后来从教,我仍然坚持自学。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堆成案头的“小山”,我在三尺讲台上践行所学。

  三尺讲台书为径

  二十八岁那年,我站在了昔阳赵壁中学的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手中的粉笔突然变得沉重——这些沾着泥土气息的少年,正等着我用知识为他们打开世界的门。在昔阳任教的日子里,我曾半年内辗转厚庄、东冶头等多所中学。在河滩地稻田里,我和学生一起弯腰插秧,青苗在风中摇曳出绿意;到了阳泉,在翠枫山开荒时,布包里的锄头与算术本,让我觉得心里踏实。

  转折发生在1977年。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我在阳泉师范的讲台上讲课,激动得手都抖了。那些曾跟着我种稻、开荒的学生,此刻正捧着我编写的《教育实习》讲义,如饥似渴地阅读。最难忘的是在市教育学院任教时,有位学生拿着我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来找我签名,扉页上还沾着晨读时的露水。

  三十五年教学生涯,我白天在教室传授课本知识,夜晚在宿舍啃读专业书籍。后来,我参编的《复式教学》教材印成了书,省心理学年会的等级奖证书也摆在了书桌上。当看到自己带出的学生走上讲台,当他们捧着我的专著说“刘老师,我现在也成了您”,我忽然明白:教育原是薪火相传的接力,而书籍,正是递接火种的那双手。

  笔耕不辍书为梯

  我的文字之路,始于1982年。《一堂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案评析》和《山区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分别刊登在《阳泉报》与《山西教育通讯》上。捧着样刊走过师范学校收发室时,同事们投来的目光比春日暖阳还暖。妻子笑我“像孩子含着糖”,却不知那薄薄几页纸里,浸透了多少个秉烛夜战的烟灰与墨香。自此,我的著作开始出现在南山书屋的书架上、师专图书馆的陈列柜里,市图书馆、市档案馆中,也能找到我编写的教育类、文学类书刊。

  1986年,《水调歌头·园丁》发表,真正叩开了文学创作的门。1994年起,我主编市教育学院报“南山文艺副刊”,前后刊发了近五百篇诗文。夜深人静时,台灯在《阳泉文史新编》上投下暖光,书页翻动的声音,与妻儿的笑声交织——这声音,是岁月里最动人的和弦。

  2004年退休座谈会上,市教育学院的领导握着我的手说:“您把半辈子留给了讲台与报坛。”我望向办公室那面墙的书架,十年间收集的兄弟院校刊物、市教育学院《院报》《学报》的十年展览资料,每本书籍、每一张图画,都刻着岁月的年轮。退休后的二十年,我总纂《阳泉市教育学院志》,还参与了市教育志、市志的编修工作。为核实一个史实,我曾在档案馆泡了半个月,自费复印上百页原件。当《阳泉市教育学院志》获市社科三等奖时,我指尖抚过书页,仿佛听见校园文脉跳动的回响。

  更难忘的是2015年起,我成了多个读书会的常客,积极参与其事务与阅读活动。每年的世界阅读日,书友们围坐在一起,畅谈读书心得,满室都是书香与笑语。我新出版的《桃河放歌》诗集,在阅读交流时,总引得大家阵阵掌声。矿区作协主席陋岩曾撰文称:“这些文字,让母亲河的晨昏都浸着墨香。”后来《南川河畔》《乡土情怀》相继问世,也收获了读者的关注。至今,我已参编教育、文学著作二十余部。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于我而言,书山有路,勤便是渡我的舟。我愿永远做这书山路上执着的摆渡人,在字里行间守护文明的火种。

  此刻,望着身旁专注听讲的两位小女孩,我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七十年光阴凝成一句:这方寸书卷,原是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话题
   第04版:教育
   第05版:漾泉
   第06版:文体
   第07版:健康
   第08版:消费
书山有路勤为径
四角山巅望云烟
秋之恋
阳泉晚报漾泉05书山有路勤为径 2025-09-11 2 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