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于山间的北朝遗珍:开河寺石窟

编者按

  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极具潜力的旅游资源。我市目前共有11处文物古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们阳泉的一笔宝贵财富。随着文物热、古建筑热的快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寻访文物的旅程。如何让更多的游客和爱好者快速、准确、全面把握我市这些国保单位的各种信息,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古迹真正转化为我市文旅事业加速发展的新引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礼”专栏,逐一探访并推介我市的这11处国保单位。让我们踏上这段寻访阳泉国保之旅,感受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阳泉古迹,聆听它们所蕴藏的悠远的阳泉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们、认识它们,进而追寻它们、领略它们。


  开河寺石窟位于阳泉市平定县石门口乡乱流村西魁头山下桃河北岸山坡南麓的断崖上,依山临河坐北朝南,面积285.1平方米。由东而西有3个洞窟及8个附龛,分别布列于宽约6米的崖面上,共有石刻造像88尊,游记题刻18处,另有摩崖造像1处。据石刻题记记载,石窟分别开凿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北齐皇建二年(561年)和北齐河清二年(563年),摩崖造像开凿于隋开皇元年(581年)。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河寺分上、下两院,上寺院大门为砖券,门额镶嵌“开河寺”三个大字,院内主建筑为大雄宝殿。下寺院大门亦为砖券,门额书“古雷音”三字,院内石窟上砖木结构的出檐建筑,檐下是远近闻名的“魏齐三窟”。

  石窟开凿于断崖上,由东向西,分别为Ⅰ、Ⅱ、Ⅲ石窟及摩崖造像。三个石窟均为四角攒尖顶,三壁三龛式。Ⅰ窟面宽1.26米,进深1.13米,通高1.47米,洞窟平面方形,周设低坛基。窟门呈圆拱龛形,门两侧雕八角门柱,各雕一力士像。窟门上方凿成横长方形框,框内正中雕一圆拱形小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像。主室正壁,壁面中部通壁开一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像头已被凿毁,双肩宽平,身着通肩袈裟,裙摆短,仅覆于须弥座上,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主室左壁,壁面中部通壁开一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像。佛像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裙摆短,覆于座前。左右菩萨像跣足立于莲台上。主室右壁,壁面中部通壁开一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像。佛像双肩宽平,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单薄贴体,裙摆短,呈水平状展开,覆于座前,结跏趺坐于方座上。

  Ⅱ窟位于Ⅰ窟西侧,面宽1.20米,进深1.10米,通高1.42米。窟门两侧各雕一力士像。窟门上方与第一窟相同,凿成横匾式的长方形框,框的正中有一佛像,佛像之左为东魏武定五年(547)纪年题记。框外底边刻有明朝嘉靖四年(1525)乔宇等游人题记。主室正壁,壁面中部通壁开一龛,龛作凸字形,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佛像高0.62米,佛肉髻高而宽,双肩宽平,体形健壮,衣纹单薄贴体,裙摆略短,覆于座前,衣纹呈水平状展开,结跏趺坐式。龛下壁面正中浅浮雕一博山炉。主室左壁,壁面中部通壁开一龛,龛形作凸字形,龛内雕一佛二菩萨像。佛像双肩宽平,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单薄贴体,结跏趺坐式,立于莲座上。主室右壁,壁面中部通壁开一龛,龛形同正壁龛,作凸字形。

  Ⅲ窟位于Ⅱ窟西上方,窟门两侧各雕一力士像。龛右边为北齐皇建二年(561)开窟题记。主室正壁,壁面中部通壁一龛,龛作凸字形,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佛像结跏趺坐于方座上。龛下壁面正中雕一博山炉,下有夜叉承托,两侧有二蹲狮和二神王小龛。主室左壁,壁面中部通壁开一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像,佛像结跏趺坐于方座上。左右菩萨像跣足立于莲台上。主室右壁,壁面中部通壁一龛,佛像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疏朗,裙摆短,覆于座前,结跏趺坐。

  摩崖造像位于上寺院开河寺大雄宝殿内,为陡直崖面开凿而成,正中为一半跏坐佛,佛两侧坛上各有一圆孔,系安置圆雕弟子像的位置,再外侧为二胁侍菩萨。佛像通高4.63米,头高1.2米,坐高3.33米。佛头肉髻低平,水波纹发髻,左半侧发髻已残。面相浑圆,眉如弯月,眼大,嘴小,嘴角上翘,双耳垂已残。颈粗短,上刻二道肉纹线。肩宽胸挺,体形健壮。内着交领衫,腹部上侧束带,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左腿下垂,足踏莲台,右腿盘起,架于左腿上,半跏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左侧菩萨下崖面镌刻隋开皇元年(581)开凿摩崖大像题记。

  开河寺石窟开凿于东魏至隋初,约在清朝后期遭到严重破坏,几乎所有头像均被凿毁。即便如此,其价值依旧显著。开河寺所有石窟和摩崖造像都有明确的开凿纪年题记和造像人名录,对研究东魏、北齐的佛教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石窟造像及编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窟内的“凸”字形龛是中原北方地区北朝石窟寺仅见的实例。石窟外上方凿成横匾式的长方形框,框内镌刻开窟发愿文,这是目前所见唯一的实例。摩崖大佛主佛像作半跏坐姿亦极为罕见。东魏石窟雕像的体态、服饰承接北魏向北齐过渡间式样,为研究东魏造像式的演变以及北齐造像式的渊源也提供了实物资料。

  此外,寺内现存的《隋开皇元年定州刺史豆卢通摩崖造像题记》碑,于2023年7月入选我国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为研究古代书法和晋东地区佛教发展情况提供了依据。其他众多碑刻题记也兼具较高书法价值和文物考古价值。翟颖/文 晋向华/图

  记者手记

  清晨七点的平定县乱流村,魁头山下的开河寺准时打开寺门。斋堂的烟火气刚散,两位僧人已开始整理大殿。这里的日常,便从这样朴素的晨光开始。

  文保员窦新国引着我穿过题有“古雷音”的下寺门,可见“魏齐三窟”四字藏于砖木檐下。石窟里,“凸”字形龛与横匾式发愿文框为仅见实例,虽清后期造像头像遭毁,但衣纹线条仍见北朝风骨。僧人杨万洪师傅常驻足窟前,向游客讲解石窟的历史。上寺大雄宝殿内,4.63米高的半跏坐姿摩崖大佛静静伫立了千余年。寺里新修的财神殿、千手观音殿、地藏王殿等建筑,与古石窟相呼应。

  开河寺石窟的游览体验,藏在诸多贴心细节里。无需门票的免费开放政策,卸下了游客的经济负担。寺外充足的停车位规划合理,自驾而来的访客无需为找车位费心。园内清晰的参观指示牌更是“引路向导”,这里尤其受石家庄、北京等外地游客青睐。不过,游客中心功能尚未完善,软硬件服务也应进一步优化。

  如今,这里不仅是游客的清幽去处,更是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的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的教科研实训基地,古石窟成了“活教材”。采访当日,阳泉骑行者荆志刚专程赶来参观,感叹“山西地上文物果真名不虚传”。

  临别时,寺中有游客陆续而至。这座藏于魁头山下的石窟,正以开放姿态等待更多人寻访,来探寻千年瑰宝的故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教育
   第05版:漾泉
   第06版:艺苑
   第07版:影视
   第08版:小记者
藏于山间的北朝遗珍:开河寺石窟
市级医疗卫生机构集中义诊活动举行
阳泉联通创新服务破解维修难题
阳泉晚报新闻02藏于山间的北朝遗珍:开河寺石窟 2025-09-26 2 2025年09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