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书,需以真心去读。每当我捧起一本心爱的书,便像是在浩瀚的时空里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书中的山川,跨越心中的河流,追寻字里行间的智慧,也憧憬着笔墨书香下的每一寸希望。
我就像那头不太老的牛,拉着十分破的车,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吃力。但我总会提醒自己扬起鞭子,不准偷懒,永不停顿,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走下去。正是这份坚持,让我在书海中第一次“遇见”了《白狼》,遇见了始终以悲天悯人的眼光注视着地球上万千生灵的沈石溪老师。
因为每天陪伴孩子阅读,我渐渐对儿童读物很感兴趣。不论是《我想长成一棵葱》中天真的张力,还是《青草湾》里流淌的温情,都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孩子的课外书,不仅占据了我内心的一角,也弥补了我童年对书籍的许多遗憾。
我读书很慢,愿意花时间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也正因如此,我与动物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羡慕双角犀鸟那以生命承诺的爱情——“同生死、共患难”,它们用磐石般的信念与火焰般的热忱,写下了“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绝美诗篇。我也心疼那只“狡猾”的狐狸,它拖着疲惫的身躯,伤口滴着血,仍坚持掩护母狐将小狐狸转移到安全之地,最终因流血过多再也未能站起。这像极了生活中那些沉默而深沉的父爱,总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空,而他们的脊背,却在岁月中渐渐佝偻。
《黑熊》中母女的代沟,更让我震撼。母熊拼命想将生存的本领传给从小在动物园长大的小熊,而小熊却无法理解:为何要辛苦捕鱼,而不是打几个滚就能换来食物?这何尝不是我们与下一代关系的映照?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爱的表达方式也在变。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有些东西,需要以新的方式去传承。
曾经,我对动物的理解很浅薄,以为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直到在书中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动物世界同样色彩斑斓,有爱有恨,有竞争也有温情,它们与我们一样,共享着这片自然的馈赠。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而每一次与书中生命的相遇,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它们的喜怒哀乐,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人将宠物视为家人。我曾有一只小狗,在它的眼神里,我见过恐惧、欢喜、痛苦,甚至是最后的无奈。我们彼此信任、彼此依赖,那或许就是一种救赎,是爱最本真的样子。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唯有共存,才是最美的平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热爱,我有了畅游书海的勇气;因为坚持,内心筑起了坚实的铠甲;因为遇见,生命拥有了更多层次的体验。我们读别人的故事,思考的却是自己的人生。看似人在书中,实则也在书写自己的篇章。
如果有一天,我们遇见新的故事,开启新的认知,愿我们不忘那些曾经照亮过自己的文字。在内心最凌乱的时候,是最初的热爱,给了我们眺望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书中自有回响,书中自有光明。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