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温荣鑫 通讯员刘嘉英报道 据气象部门预测,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市天气将经历从晴好到降雨的转变,主要降水过程预计出现在10月1日及10月5日至10月8日。面对可能出现的秋汛与假期人流车流增加的叠加考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秋汛防范应对工作提醒,要求各级各部门做好防范应对,全力保障城市安全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秋汛防范工作强调未雨绸缪,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必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假日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防汛力量在岗备勤。排水设施将提前布设于易积水点位,并对水利设施、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空间、危旧房屋、交通干线、旅游景点、在建工地等重点部位进行持续巡视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精准的预测预警是防汛工作的关键一环。各级各部门需密切监视天气与水雨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力求精准预判,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特别是对降雨量较大或河流流量超标的区域,必须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叫应、叫醒”相关防汛责任人,并同步上报。同时,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争分夺秒地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确保山区、景区、河道、在建工地等关键区域的所有人员都能及时知晓,切实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
针对假期可能出现的旅游高峰,文旅活动和热门景点、道路安全是防范重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求,相关部门要设立醒目警示标志,明确应急疏散路线。一旦遭遇强降雨天气,将果断采取关停措施,并第一时间有序疏散游客。此外,对水库、中小河流、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城市易涝点的巡查值守也将进一步加强,对跨河桥涵、漫水桥等险段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严禁人车涉险通行。
针对人员转移避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求,要进一步细化“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五个关键环节的预案。一旦达到预警阈值,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果断迅速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对于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伤残人士等特殊群体,要落实“一对一”的帮扶措施,确保应转尽转、尽早转移,不遗漏一户一人。同时,需做好转移人员的管理工作,在危险未解除前,严防群众擅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