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通过,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在原《条例》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的规定。值得关注的是,“路边摊”不再全面禁止,而是适度放开、有序设摊。
对于这项新规定,有的网友拍手叫好,表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支持布局合理、文明规范、健康卫生的摆摊经济”。相反,“路边摊”的回归,也让不少人忧虑,担心小摊食品安全问题,抑或其对环境卫生、交通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路边摊”凭借其物美价廉的特点,自带城市烟火气,对于拉动内需、盘活经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群众来说,家门口就能买到热乎吃食、各种百货,在方便生活的同时还能节约开支。就商贩而言,摆摊销售小商品、用低成本开展特色经营,解决了就业问题,撑起了一个家的开销。
放眼全国,解锁“路边摊”的也并非只有深圳,北京、上海、兰州等地此前也纷纷发文,支持有序“松绑”,文明“开摆”。与此同时,我市也因地制宜,踊跃“试水”。
据5月8日《阳泉日报》报道,日前,由高新区产业经济部牵头、大连街管理服务中心属地监管的“高新之夜”夜经济活动启动。其间,大连街管理服务中心科学规划设置特色小吃、日用百货等经营摊位,引导商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夜间酬宾活动,并鼓励商户延长营业时间,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及夜间购物需求。同时,在北山西门的一平台北区,设置21个免费地摊摊位,鼓励辖区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增收的平台。
随着各大城市相继“放下身段”,渐渐消失在城市街角的“路边摊”重回人们视线,助燃城市“烟火气”。“路边摊”回归不等于让城市回到脏乱差的老路上,而是对新经济业态的尝试。放开“地摊经济”的城市意味着将承担维护市场秩序和卫生环境、解决交通拥堵、确保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压力。如何让市民获得幸福感、安全感,让经营者获得真金白银?面对这场大考,更需要城市管理精细化。
“路边摊”放开的前提是要有序引导、有序管理,文明放开,要想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城市管理者必须根据其特点,出台更多精准的硬招实招。一方面,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监管,严把商品质量关,保证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设置合理的“路边摊”开放时间,确保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同时督促商家做好“摊前三包”,减轻市容压力,防止乱象发生。(张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