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故弄玄虚,在众多产品中,那些画在纸上无实体的专利,含金量其实都很高。许多专利闲置起来是一颗“金蛋”,孵化出生命体来就是一只下蛋的“金鸡”。
《阳泉日报·晚报版》3月12日发表的《14项专利“傍身” 订单从南到北》,对山西一日千里科技有限公司靠14项专利闯市场,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产销两旺的事情进行了报道。该企业为阳泉企业利用专利产品发展实体经济,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
专利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截至2024年底,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400万件专利,倘若全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话,那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经济效益。
毫无疑问,这400万件专利,其中也有阳泉的份额。这些专利如果利用起来,转化为推动阳泉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的话,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阳泉太需要专利技术来推动资源转型升级了。比如,过去我们卖煤,现在我们又卖煤又卖电,产业链条的延伸,增加了经济总量,增加了就业岗位,提升了经济效益。可见,依靠技术创新“放大”经济总量,我们阳泉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梳理一下我市的资源优势,看看我们的黑(煤炭)白(石灰)黄(硫铁矿)青(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在延伸产业链条方面,需要什么专利技术支持,然后查询一下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利,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路,引进专利技术为我所用。再就是看市场需求,我们阳泉现有的水利、电力、土地等资源,适合什么样的专利产品项目安家落户,需要什么专利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生态,激发专利与科技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新兴产业群,为阳泉高质量发展引来新活力。
咱阳泉人也有许多专利产品待字闺中,等待着慧眼识珠者。我们应该好好梳理一下咱阳泉人的发明专利,看看能否就地转化,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人才、技术、产业的齐头并进,把专利技术的“金蛋”,孵化成能下蛋的“金鸡”,助力阳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专利技术在产业应用和市场竞争中闪闪发光,助力阳泉经济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