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阳泉日报·晚报版》刊发了关于我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但因个别住户反对导致改造停滞,居民们各抒己见的新闻。通过倾听各方声音,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和感悟。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关键举措。加装电梯,能够有效解决老旧小区老年群体“上下楼难”这一痛点,提升其生活质量。加装电梯过程中的协商机制,能够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增强归属感,促进邻里关系提升。加装电梯后,整体居住环境得到改善,高层住宅获得增值,低层住户因公共设施完善也会间接受益。
既然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还会存在反对的声音呢?笔者梳理后发现,加装电梯会对车辆进出小区造成影响、加装电梯的分摊费用不合理、低层住户担心采光、噪音等导致加装电梯困难重重。由此可见,必须打消居民的顾虑和担忧,才能让电梯真正实现入户。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其他省市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比如,北京劲松模式:政府出台政策补贴加引入社会资本,业主按楼层付费;广州“共享电梯”创新:居民按次付费,减少初期分摊压力,使用率高的家庭自愿多付费,实现公平与效率平衡;成都“连襟电梯”:针对独栋建筑,通过天桥连接相邻楼栋,解决单侧加装空间不足的问题……
不光如此,我市一些成功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的经验也可借鉴,比如,城区小阳泉北社区蕴园小区加装电梯时,电梯间两侧采用轻质墙体,有效降低室内外温差以及保护住户隐私,同时增加了外悬挑窗,兼顾通风和采光。在加装电梯时,该小区还同步进行了道路拓宽、规划停车位、安防设施升级等一系列改造工程,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借鉴已有成功经验的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出台政策实施补贴,居民按照楼层梯度进行分摊电梯费用,对于低层住户给予减免物业费等补偿。在电梯加装设计上,可以采用钢结构外挂电梯节省空间,使用透明玻璃幕墙减少遮光,错层入户减少干扰保护隐私。此外,可以引入物业托管,将电梯维护纳入物业费。
总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不仅是“物理上楼”,更是“幸福上楼”。笔者相信,通过政策创新、技术适配、居民参与的多方协同,定能让更多居民实现“一键直达”,有效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翟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