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乡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试验田里找土豆“当家品种”
试验田一景

开花的土豆植株

  7月20日清晨,盂县东梁乡刚经历一场雨,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清新。盂县东梁乡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150亩马铃薯试验田的田埂上,员工温志勇蹲在试验田的垄沟间,耐心地拔起杂草,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雨后草长得快,不及时除掉,就会和马铃薯抢肥。”

  这片生机勃勃的试验田,承载着公司转型的坚定决心。2024年,公司曾倾力打造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然而受品种适配性不足、气候干旱等多重因素影响,最终收成欠佳。尽管产量未达预期,但公司并未因此放弃马铃薯种植——从万亩规模精简至150亩试验田,团队决心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当地的土地究竟适合种植何种马铃薯品种。

  为何对马铃薯如此“痴情”?公司负责人郑俊文站在试验田旁,指着远处连绵的丘陵解释:“东梁乡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是种植马铃薯的天然宝地。”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说:“马铃薯耐旱耐贫瘠,加工成淀粉、薯条的附加值高,要是能找到适配品种,既能丰富我们的种植品种,还能带动周边农户跟着干。在公司的种植规划里,马铃薯与玉米等作物形成互补,可有效规避单一作物市场波动的风险,这对提升土地收益太重要了。”

  从规模种植改成精细试种,面积小了,投入的精力没减。公司结合过往经验确定试验田的种植规模,精心挑选品种试种。技术员通过记录生长情况,从株高变化到开花状态,这些一手数据为公司下一步推广种植提供了支撑。公司已做好长期打算,计划通过多年持续试种,不断摸索出适合东梁乡土地的种植模式,找到理想的“当家品种”。

  150亩的试验田,划分成31个区块,每个区块对应一个品种。红颜的叶片呈深绿色,株型紧凑;青薯10号的藤蔓则向外舒展,株型直立;中薯17号的白花格外醒目。行列纵横间,不同品种的生长状态一目了然,像是一场无声的竞赛。

  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试验田里呈现出鲜明个性。川引2号的粉花在绿叶间格外亮眼,温志勇介绍:“川引2号成熟期茎秆可达65厘米,目前的长势很好。中薯17号开着零星白花,需观察后期结薯数量。京张薯3号的长势差,可能是积温不够,也可能是不适应当地的土壤酸碱度,得持续跟踪。” 

  这些数据支撑着公司的科学决策,温志勇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凭经验种,现在靠数据说话,这才是现代农业该有的样子。”正是这种较真精神,让他们在试种路上越走越稳。

  “这片试验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郑俊文望着长势喜人的马铃薯,语气坚定,“哪怕再试三年五年,我们也要选出适合我们这里的‘当家品种’。”当试验田的成果转化为规模化种植技术,不仅能让公司的效益更好,还能带动乡亲们种出“金疙瘩”,“到那时,马铃薯会成为东梁乡农业的新名片,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郑俊文说。(王嘉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教育
   第04版:乡村
   第05版:漾泉
   第06版:艺苑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广告
服装厂订单火爆 乡村增收路宽
在试验田里找土豆“当家品种”
王秀珍:剪刀在,匠心就不停
阳泉晚报乡村04在试验田里找土豆“当家品种” 2025-07-28 2 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