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地区用煤气烹饪、用电器取暖和机械化耕作的普及,以往因燃煤产生炉灰、牲畜产生粪便等需集中堆放的垃圾点与有机肥积存点已逐渐减少。然而,部分乡村仍存在此类“垃圾点”,它们不仅占用土地,还影响乡村环境整体提升。
如何通过科学整治,让这些“垃圾点”成为乡村的新亮点?9月1日《阳泉日报·晚报版》刊发的《垃圾点“变身”新公厕》提供了有益借鉴。平定县石门口乡西郊村将一处曾经蚊蝇滋生、臭味弥漫的垃圾堆放点,改造成了整洁美观的公厕。这一做法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完善了基础设施,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添上了亮眼一笔。
当前,各地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期盼。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为乡村垃圾点治理拓宽思路。
推进乡村垃圾点实现“公园化”。对于村民聚居区周边规模较大、治理难度较大的垃圾点,可采取公园化治理策略。先以黄土覆盖掩埋垃圾,防止外露污染,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再铺设石径,打造可供散步休闲的步道;最后种植各类果树,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宜人环境,使曾经的垃圾点变身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推进乡村垃圾点实现“花园化”。对于规模较小的垃圾点,可通过种植花草实施改造。就地取材,利用村民废弃的石材砌筑圆形、菱形等造型各异的花池,既实现废料利用,又突出乡村特色;还可利用鹅卵石等拼出吉祥图案或宣传标语,搭配各种花卉,打造精致微景观,实现环境美化提升。
推进乡村垃圾点实现“菜园化”。乡村垃圾点多以有机质堆积为主,一般无工业污染,适合开垦为菜园。可组织村民开展义务劳动,将地块划分成小块农田,供认领种植茄子、豆角、葫芦等蔬菜。这样既能丰富村民的餐桌,也能使原本的垃圾点变得整齐美观,改善村容村貌。
总之,只要我们集思广益想办法,齐心协力见行动,乡村垃圾点必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新亮点。(陋 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