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泉日报》刊发了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阳泉高级技工学校组建“订单班”的新闻报道。读后,笔者深感振奋。这是我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教融合的关键之举,有效破解了企业“用工难”与毕业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和家庭多方共赢。
人才对地方和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当前,不少企业面临老师傅退休、年轻技工接续不畅的困境,制约了企业发展。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竞争压力加大。由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加之实践经验不足,不少毕业生在求职时处于劣势。企业急需人才却难以招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渴望就业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亟待解决。
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相关部门主动搭建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创新探索“订单班”模式,既缓解了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的需求,也为政校企合作开辟了新路径。这样的好做法应该推广开来,让更多企业参与其中。政府、企业、学校、家庭需要共同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政府部门应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及时发布人才需求和岗位信息,引导高校围绕产业需要培养人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完善配套政策,畅通就业与用工渠道。企业应在人才引进、待遇保障、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提供实习岗位,精准对接专业需求,为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院校应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家长应帮助孩子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职业规划,鼓励孩子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毕业生也应转变观念,不要好高骛远,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学习成长。选择在家乡就业,既能获得稳定工作,又能照顾家庭,缓解父母年迈无人照料的后顾之忧。
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将个人进步融入企业创新和地方建设,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创美好未来。(高 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