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阳泉日报·晚报版》刊发了我市举办人才招聘夜市的新闻报道。3600余名求职者的热情参与,2000余个岗位虚席以待,共同描绘出一幅阳泉就业市场“烟火气”升腾的生动图景。
3600余名求职者奔走其间,背后折射出本地及周边地区丰厚的人力资源储备和人们强烈的就业意愿。覆盖智能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的2000余个岗位,则清晰地勾勒出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脉络,映照出经济发展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旺盛需求。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证明我市的经济血脉中涌动着不容忽视的活力与韧性。这升腾的“烟火气”,正是市场内生动力在积蓄中寻求释放的直观信号。
活力需要引导,潜力需要激发。此次活动的成功,其深层价值在于政府主动作为、创新服务模式的效能显现。举办“人才夜市”是我市精准洞察求职者行为习惯、降低参与门槛、提升体验感的务实之举。它巧妙地利用了商业综合体夜间人流聚集、氛围轻松的优势,将严肃的求职场景融入日常“烟火气”之中。展位上免费发放的物资,以及青年风采展示区的才艺表演与项目路演,这些细节无不传递着服务的温度与诚意,有效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招聘形式的刻板印象,大幅提升了服务的吸引力和触达率。
“烟火”易冷,如何让就业市场的热度持续?活动中的另一亮点提供了答案:人才测评专区的设置。求职能力实训讲师通过科学问卷和一对一辅导,将“广撒网”式的盲目求职,引向“精准制导”的理性匹配。这不仅帮助个体明晰了职业方向,优化了简历投放策略,更从整体上提升了人才与岗位的对接效率,减少了资源错配的浪费。市人社部门表示未来将建设“专业化、精准化的双向选择平台”,其深意正在于此。
唯有将服务从“量”的覆盖深化到“质”的精准,从“搭台”延伸到“赋能”,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岗得其人”的双赢局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匹配度高的“新生力量”。 (王楚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