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天天大鱼大肉也就罢了,零食也是吃到停不下来,花生、瓜子、各种坚果,还有砂糖橘……不过,吃多了也会“乐极生悲”,这两天许多人不仅感觉小肚子圆润了,更要命的是还“上火了”,表现为口舌生疮、咽喉干痛。今天,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关于上火的问题。
这些食物容易让人“上火”
“上火”又称“热气”,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上饮食不节制,人体很容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从而出现:眼睛红肿、口舌生疮、咽喉干痛、头昏目胀、鼻腔热烘、流鼻血、牙痛、便秘等“上火”的症状。
这几种食物容易让人“上火”。
砂糖橘。砂糖橘几乎可以说是过年必备的水果,酸酸甜甜,一吃就停不下来。但以砂糖橘为首的橘子类水果,果糖含量很高,吃多了就非常容易上火,引发一些炎症反应。当然除了橘子外,桂圆、荔枝之类的高糖水果,吃多了也容易上火。
瓜子、花生各种坚果。各种各样的坚果是年货中不可缺少的,这些坚果香是香,但很多人吃完第二天容易嗓子干痛、嘴角起泡。一方面,这些坚果大都经过炒制、烘焙,非常干燥;另一方面,制作时还会加入大量的盐、辣椒、奶油等调料,吃多了容易让嘴皮发干、咽部黏膜充血、嗓子干疼。
大鱼大肉、油炸食品。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有油炸小零食,麻花,油炸红薯条;吃饭时也少不了大鱼大肉、炸丸子、炸酥肉……很多人肉吃多了后会感觉燥热,有些人吃羊肉、牛肉等感觉会更明显。这是因为肉类的“食物热效应”更大,产生的热量更高。
油炸食物,因为脂肪在高温下容易变性,产生反式脂肪,并且含量随加热次数增多不断增加,而反式脂肪会导致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增加,“上火”就这样来了。
多吃四种天然“败火高手”
萝卜。水灵灵的大萝卜不仅润燥清热,还能助消化,减轻进补的油腻感。在《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并且,不同的萝卜去火的效果,还各有千秋。在所有萝卜中,白萝卜热量相对更低一些,且白色入肺,因而白萝卜清肺火的功效相对更强,更适合咳嗽痰多的朋友食用。
红心萝卜则重在清心火,适合口舌生疮、失眠、心烦的朋友食用。
青萝卜长于舒肝、降肝火,脾气急躁、脸红面赤、眼屎多、头晕、头痛的朋友则可以选择这一种。
菠菜。从中医角度来看,菠菜味甘辛、性凉,能滋阴平肝、止渴润肠、养血止血,起到调节肠胃、疏通便秘的作用。特别是因为肝火旺而引起的便秘者和进食油腻食物后,菠菜在促进消化和排便的同时,起到“去火”“除燥”的效果。不过菠菜中的草酸含量较高,在食用前一定要先焯水,去除草酸,这一步一定不能省略掉。
儿菜。儿菜也叫“抱子芥”,很多南方人将它当作宝。在菜场占据半壁江山。儿菜微苦能清热解毒,和大白菜一样,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关键是热量非常低,几乎不含脂肪。并且儿菜具有芥菜的清香,口感却要好得多,甘甜而略带苦味,嚼在嘴里肉脆少筋,不带残渣。实为清热败火的好食材。
鸭肉。在中医看来,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补肾、消水肿、止咳化痰的作用。并且,在干燥的季节,食用性凉的鸭肉,可以帮助降火气,食用时尽量避免与燥热的食物搭配,效果会更好。
(长沙晚报 易顺清)